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小动作收获大效益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31日电(赵丽婷王玉)作为运行33年的集输班,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第一作业区北十一集输班在生产运行中存在设备老化运行成本增加,耗能日益突出等问题。

今年以来,北十一集输班在保持安全平稳生产的同时,能耗指标持续向好,他们提质增效的诀窍在哪里?
“首先是在日常生产的方方面面。”北十一集输班党支部书记刘淑艳说。“在北十一集输班,处处可见节能标识、标语,我们引进能效对标管理,引导干部员工紧盯细节。”
他们自行制做“节点管理牌”,放在15台主要耗能设备旁,牌子上标注节能控制指标及管理措施,提醒岗位员工及时调整机泵运行参数,保证设备在最佳节能状态下运行。“自能效对标工作开展以来,员工有很大变化,大到一台机泵,小到水龙头的开关,处处精打细算,心更细了。”刘淑艳说。
“其次是要提升员工提质增效意识。”一天,班长李长江从作业区开会回来路过培训基地,看到练习实际操作砸石棉垫子留下的边角料,就都捡回来,留着备用。在李班长的带动和影响下,员工们逐渐养成了变废为宝的良好节约习惯,员工用废旧加药桶做个一个带手把的盖子,垃圾桶就问世了。
他们带领全员,在意识上由‘要我增效’,转变为‘我要增效’,日常工作中倡导‘省下就是赚到’的理念,时时节约、处处节约、事事节约。以前,这个站每天擦洗设备、拖地等日常工作,都要消耗一定量的清水。如今在班长李长江建议下,制作并投用了2个二次节能水箱,全站每年可节约清水1.5万多立方米。现在随手关灯、关电视、电脑、打印纸两面用、拖布缝缝补补、节约每一粒粮食等已成为习惯了。”
生活上节约的是“小头”,生产上更要节约“大头”。班内清水管线老化严重,经常出现穿孔的情况,不但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而且浪费大量清水,针对这种情况,班里设兼职人员每天对清水管线和设备闸门检查保养,并根据每年管线穿孔情况及时更换清水管线,对于跑冒滴漏等情况及时进行维修,今年以来,节约清水达3万多吨,挽回经济损失1.5万余元,北十一集输班还获得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效益型银牌奖”。(完)